LeetCode 110. Balanced Binary Tree

LeetCode 110. 判断一棵树是否为平衡二叉树

Posted by 代码笔记哥 on August 25, 2019

上一篇我们讲到了中英文语境中对二叉树部分类型的表述的略有不同,今天我们来看一道跟二叉树定义有关的题:判断一棵树是否为平衡二叉树。

回顾

解题“七步走” (保持这种sense):

  1. 题意 Scenario
  2. 假设 Assumptions
  3. 举例与输入输出 Examples and figure out Input/Output
  4. 思路(什么数据结构, 什么算法)Thinking Process (What data structure, algorithm?)
  5. 代码 Coding
  6. 复杂度分析 Complexity Analysis
  7. 测试 Tests

题目要求

原题链接
给你一棵二叉树,判断它是否为平衡二叉树。

假设

询问面试官,搞清楚平衡二叉树的定义。
面试官告诉你:平衡二叉树是指,对一棵二叉树内的任意一个节点,其左子树的最大深度与右子树的最大深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

举例与输入输出

   3
  / \
 9  20
   /  \
  15   7

这是一棵平衡二叉树,它的任意一个节点的左子和右子树的最大深度的差值为1。以全局的根节点3为例,它的左子树最大深度为2,右子树的最大深度为3,所以发现它的左子和右子树的最大深度的差值恰好为1。符合。

   3
    \
    20
   /  \
  15   7

不是一棵平衡二叉树,它有一个节点的左子和右子树的最大深度的差值大于1。以全局的根节点3为例,它的左子树最大深度为1(因为左子树为null),右子树的最大深度为3,所以发现它的左子和右子树的最大深度的差值为2。所以该树不是平衡二叉树。

思路1: 从定义出发

如果一棵二叉树为平衡二叉树,则它的任何一个节点必须符合:

  1. 它的左子树是一棵平衡二叉树
  2. 它的右子树是一棵平衡二叉树
  3. 它的左子树的最大深度与右子树的最大深度的差值的绝对值<=1

以上三点之间是 逻辑与(AND) 的关系。
在做二叉树的题目,当我们要对“任何一个节点”进行操作的时候,其实就是对root这个变量进行操作,我们心里始终把root想成是“一个移动着的根”,就会对二叉树的递归属性更好理解了。
显然,上述三点中的第1、2点,要求递归地调用“是否为平衡二叉树”这个函数。而第3点,则可以用我们已经做过的题目104. 二叉树的最大深度来解决

代码1

/**
 * Definition for a binary tree node.
 * public class TreeNode {
 *     int val;
 *     TreeNode left;
 *     TreeNode right;
 *     TreeNode(int x) { val = x; }
 * }
 */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ean isBalanced(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true;
        }

        boolean isLeftTreeBalanced = isBalanced(root.left);
        boolean isRightTreeBalanced = isBalanced(root.right);
        return isLeftTreeBalanced
            && isRightTreeBalanced
            && Math.abs(maxDepth(root.left) - maxDepth(root.right)) <= 1;
    }

    private int maxDepth(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0;
        }

        int left = maxDepth(root.left);
        int right = maxDepth(root.right);
        return Math.max(left, right) + 1;
    }
}

代码分析

  1. 上面的Java代码中的private函数maxDepth(TreeNode root)即为我们做过的LeetCode 第104题的题解。这告诉我们在解题中,将一道新的题目合理的往已知题目靠拢,利用已知题目的解为新题服务是一种有益的做法。
  2. 主函数isBalanced(TreeNode root)中的return部分涉及的三个被&起来的判断,即我们的思路1当中,从定义出发的对平衡二叉树的三点判断的体现。

代码1的时间空间复杂度

我们把二叉树的高度记做h,总的节点数记做n。那么,
时间复杂度:由于对二叉树的每一个节点,我们都要做一个最大深度的计算,所以是O(nh)
空间复杂度:为递归栈的深度,也就是树的高度,所以是O(h)

思路2: 在思路1的基础上改进,逆向思维

我们在做LeetCode 第104题的时候,是单单从全树的根节点,计算出全树的最大深度。那么,在做这道平衡二叉树的题的时候,有没有可能只从全树的根出发,通过自底向上的递归方法,把这棵树是否是平衡二叉树或最大深度的信息,传递到全树的根节点。

这是可行的。我们可以这么想,只要在计算maxDepth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某个节点的左子树最大深度与右子树最大深度的差值大于1了,我就返回这棵树不是平衡二叉树就行了。反之,如果在计算maxDepth的过程当中,我始终没有发现有某个节点的左子树最大深度与右子树最大深度的差值大于1,那就说明整棵树是一棵平衡二叉树。

因为maxDepth的返回值的类型为整数,那么我们可以用Integer.MIN_VALUE(Java中整数的最小值)来标记我们发现这棵树不是平衡二叉树了。另外,函数名字也不能再叫maxDepth了,毕竟我们要干两件事,所以我给起名叫checkBalanceAndCalcMaxDepth。函数名有点长,但就是“判断是否平衡二叉树且计算最大深度”的意思。

代码2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ean isBalanced(TreeNode root) {
        return checkBalanceAndCalcMaxDepth(root) != Integer.MIN_VALUE;
    }

    private int checkBalanceAndCalcMaxDepth(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0;
        }

        int left = checkBalanceAndCalcMaxDepth(root.left);
        int right = checkBalanceAndCalcMaxDepth(root.right);

        // 与纯粹求maxDepth那道题不同的地方:
        if (left == Integer.MIN_VALUE || right == Integer.MIN_VALUE || Math.abs(left - right) > 1) {
            return Integer.MIN_VALUE;
        }

        return Math.max(left, right) + 1;
    }
}

代码分析

  1.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业界,一般一个函数就干一个事情才是好的编码习惯。本题的代码2是一个优化了时间复杂度的解法,但就不再符合“一个函数就干一个事情”的原则。

代码2的时间空间复杂度

我们把二叉树的高度记做h,总的节点数记做n。那么,
时间复杂度:由于这次我们只对二叉树的根节点,做一个最大深度的计算或是否平衡树的判断,所以是O(n)
空间复杂度:为递归栈的深度,也就是树的高度,所以是O(h)